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

不再扁平的秦始皇:《少年秦始皇》、《抽絲剝繭解讀秦始皇》



喜歡導演諾蘭(Christopher Nolan)的讀者一定很熟悉他劇情發展的模式,著名的蝙蝠俠系列更是讓人印象深刻,與印象中的超級英雄電影不同,諾蘭的蝙蝠俠不是漫畫裡蹦出來的英雄,卻像是你會在路上碰到(儘管只是看他開著藍寶堅尼呼嘯而過)、新聞中出現、八卦雜誌的封面人物,簡單的講,「他」就像現實中的人一樣。而讓觀眾產生這種錯覺原因之一,是諾蘭電影中的人物背負太多的過去,是童年的創傷(如黑暗騎士系列或他監製的《超人:鋼鐵之軀》)、是對自殺妻子的罪惡感而產生的夢魘(《全面啟動》)、是披上復仇糖衣的醜陋慾望(《頂尖對決》)。他的人物所做的一切都有充分的原因---再醜陋或再高貴的事都一樣,而這些原因根植於過去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情節,也就是說,過去發生的種種造就未來敘事的發展。因此我們可以理解、認同故事的進行,如同理解鄰居的婆媳問題一樣。

如果連虛構人物都可以深度刻劃,為什麼我們所認知的歷史人物卻是異常扁平呢?就我們所記憶的秦始皇,統一中國、書同文、車同軌、建立標準度量衡、焚書、坑儒,某種程度上我們簡直就是用上述種種「定義」了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,但秦始皇無論從何種角度檢視,都應該比布魯斯韋恩或克拉克肯特更為立體、更為「現實」吧。

若諾蘭執導電影《秦始皇》肯定不會只告訴觀眾戰爭與政治,他會告訴你始皇帝的決定根源於始皇帝成長所發生的某些事件,這些關鍵的事件建構了秦始皇的世界觀、政治觀、軍事觀,這些不被歷史記載的過去因為是烙印在決定中國命運的人身上,因此決定了2200年前中國的命運。現世的讀者卻因為缺乏這些認知,只能將贏政草率歸類為暴君,卻無法深刻理解這位「暴君」是在怎樣的思維模式下做出決策,而又是怎樣的成長環境形塑了他的思維模式。


《少年秦始皇》便是以去除刻板的印象的歷史流水帳,帶領讀者深入始皇帝成長的重要歷程,有的讓贏政成長、有的讓他受傷、有的讓他確定滅六國的想法、有的讓他成為坑儒暴君。這些歷程的總和最終產生了錯綜複雜,現實而立體的秦始皇,我們也得以認識到他是在怎樣的思維下,推動了改變古代中國的種種作法。




另一方面,以最新出土文物考據成書的《抽絲剝繭解讀秦始皇》,以文物佐證還原歷史真相,排除兩千多年來對秦始皇的偏見與誤解,翔實呈現秦始皇如何實現他的政治理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